江苏河蟹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697
切换pc版

  10月秋风起蟹脚痒。每年从9月下旬开始到12月,全国各地由南到北,无论名流商贾还是平民百姓,食蟹品蟹蔚然成风。一只小小的螃蟹,何以产生人们 趋之若骛的巨大影响力?如何成为造福于民的大产业?根据农业部党组的部署,日前,农业部副部长牛盾率渔业局有关同志到工作联系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塘口船头,座谈走访,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探究江苏河蟹产业发展的成功所在。 成功实践 作为河蟹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江苏是我国河蟹产业发展最快、最好和最强的地区,而诸蟹之中,又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上品。数十年来,阳澄湖大闸蟹的发展经历了自然 发展、移植增强、全人工养殖、综合整治以及高效生态发展5个阶段。目前,阳澄湖围网养殖面积3.5万亩,形成了20个整齐划一、设置规范的标准化养殖小 区。管理者从内生动力上做文章,加强渔民养殖技术培训,调整养殖模式,开展质量全程监控和标准化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发展战略,举办形式多样的推介 活动,等等。阳澄湖大闸蟹走出了一条令外界叹服的成功之路,已成为全国河蟹产业一张靓丽名片。 阳澄湖大闸蟹的成功是江苏河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作为江苏渔业的重点品种和支柱产业,河蟹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中影响力最大、优势最突出、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为江苏渔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率先在河蟹规模化人工育苗及扣蟹培育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使河蟹养殖业迅速崛起,自1998年以来,江苏河蟹育苗量、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等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10 年,江苏河蟹养殖面积近400万亩,产量超过28万吨,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产值近180亿元,分别占江苏渔业产值和内陆渔业产值的22.3%和 29.8%。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化、股份制等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些元素在河蟹养殖业中不断呈现,进一步推动了河蟹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 从业人员不断增多。随着养殖面积的逐步扩大与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事河蟹养殖、加工、营销、包装、饲料、药品、渔机、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从业人员逐步增多,目前,全省从事与河蟹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已经突破60万,转移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吸引了一批科技人员、企业家、工商业者参与进来,使从业者 素质不断提高。 (三)生产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河蟹消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也随之 上升。目前江苏河蟹养殖亩效益平均在2000元~3000元,效益高的地区在5000元左右。以2010年为例,江苏渔民人均纯收入11106元中有 3000元左右来自河蟹,河蟹产业为江苏渔业和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四)养殖模式不断创新。江苏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 源,不断探索创新河蟹养殖模式,积极推行“小群体、大规格”养殖模式和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规格和质量,逐步形成了湖泊网围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 殖等多种模式。在生产方式上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走出了一条“大规格、大品牌、低密度、生态化”的生产路子。 (五)产业 影响不断扩大。多年来,江苏每年都坚持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乃至新加坡、欧美一些国家举办江苏优质大闸蟹(水产品)系列推介宣传活动,省内各地也纷纷举 办形式多样的河蟹节庆等产销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市场,扩大了影响。江苏河蟹以其品牌声誉、质量安全保障和品质上乘而享誉海内外,阳澄湖大闸蟹更是成为江苏 乃至全国河蟹产业的烫金名片。 经验做法 通过总结提炼,可以将江苏在做强做大河蟹产业上的经验和做法概括为“八抓”、“八化”: (一) 抓产业化培育。江苏省通过规划引导,推动河蟹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专、精、优、强方向发展,在省内形成了沿海蟹苗、蟹种产业带,沿江、沿湖和里下河地区 成蟹养殖区的格局。同时,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市场竞争主体的带动,细化产业分工,引导河蟹生产从单一的产中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 产后等各个环节,从单一的养殖,扩展到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育种、服务等多个门类,使河蟹产业实现了多环节、多层次增值,逐步达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的目标。 (二)抓生态化建设。实行“大环境保护,小生态修复”,全面推广应用河蟹生态化健康养殖模式。进一步强化对长江口河蟹苗种 资源的监测与保护,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促进了天然苗种资源的恢复与增长。不断加强对湖泊、池塘等河蟹养殖重点水域进行监测,防范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在太 湖、阳澄湖等湖泊实施网围养殖综合整治,大幅度压缩网围养殖面积,大力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和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工程,改善和保护河蟹养殖水域生态环 境。认真开展渔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组织实施河蟹人工增殖放流,建立了一批省级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区。 (三)抓标准化生产。 不断完善河蟹质量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先后制定和颁布了10余项地方质量标准。广泛宣传健康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理念,引导渔农民调整养殖思路,实 现河蟹生产从“量大”到“重质适量”的转变。坚持源头管理和强化过程控制,推行投入品塘口记录和用药处方制度,严格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强化河蟹产品质量监 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渔业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积极推行实施“依标生产、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把各项标准贯穿于河蟹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真正 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四)抓科技化武装。建立健全河蟹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大力开展河蟹品种选育、规模化养殖、病害 防控、药物饲料、产品深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寻求技术突破与技术升级。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提高河蟹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河蟹检验检测和病害防治等公共管理与服务体 系建设力度。 (五)抓组织化经营。积极支持河蟹养殖大户、市场经纪人等发挥自身优势,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在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生 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等方面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服务,提高河蟹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合作社 向河蟹渔资供应、成果推广、加工运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对规模较大的河蟹企业,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优化资金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和省 级龙头企业。 (六)抓品牌化发展。江苏河蟹产业始终倡导品牌化发展战略,以品牌规范生产、开拓市场,在品牌注册、品牌整合、品牌战 略实施、品牌价值评估和名牌带动推进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全省现有河蟹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0个。全省各河蟹主产区也纷纷通过 展示、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河蟹产品知名度,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中国螃 蟹之乡、中国河蟹养殖大王等称号相继落户江苏。 (七)抓信息化监管。在全省各渔业重点产区推动信息服务点建设,通过手机短信、电视 电话和互联网等媒介及时向渔农民发布产业政策、供求信息、防病治病技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他们信息化知识的应用水平。大力发展精准渔业、感知渔 业、智能渔业,在规模化河蟹生产基地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不断加强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造,扶持建设了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河蟹交易市 场、网站和平台,积极发展蟹产业物流,开拓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推动河蟹营销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八) 抓市场化引导。江苏河蟹产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要求,用差异化的产品赢得整个消费市场。狠抓河蟹苗种生产,实施 “来料加工”,占领了全国90%以上的苗种供应市场。通过扩大生产、提高技术,解决了广大普通消费者食蟹难的问题;通过优化布局、强化管理、品牌整合、产 业化开发等,打造了一批精品河蟹,同时在包装、运输、交易、支付等方面进行专业化服务与创新,满足了高端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开 展各类品牌推介与经贸活动。 几点启示 阳澄湖品牌的成功运作和江苏河蟹产业的成功实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市场成长、竞争引导、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的结果,是农产品工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范例。但市场不会一成不变,如何保持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我们深刻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脉搏,以创新思维与科学行动继续推进产业向前发展。 (一)产业发展应坚持与 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相结合。江苏河蟹产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人文历史深入发掘的有效结合。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 性融合共生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如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与产业结合,产业的竞争力会明显加强;与产品结合,产品的附加值会大大提升。因 此,不同的地区只有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选择适合于自身条件的产业和发展模式,制定符合地区实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 略,同时用文化包装产业,用产业承载文化,才能使产业发展具有更加旺盛与持久的生命力。阳澄湖镇消泾村是一个以河蟹养殖为主的典型村,迄今已有30多年的 历史,靠养蟹、食蟹、赏蟹实现了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打破了“无工不富”的传统定式,其根本原因就是选择了一条符合自身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的特色产 业。实践证明,高效渔业同样能够致富百姓、繁荣地方经济。 (二)产业发展应坚持政府指导、市场引导和群众主导相结合。随着我国市场 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渔业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坚持政府指导,群众 和企业主导相结合。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和产品质量监管、信息服务等职能,建立现代渔业指标体系,加快建立与现代渔业相适应的体 制机制,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渔业生产者要时刻以消费者市场为根本导向,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善于运用竞争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 产品质量,敢于创业创新,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三)产业发展应坚持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渔业是大农业中最早引入市场化改革的产业,长期以来,渔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粮食安全和居民菜篮子作出了重要保障。下一步,要继续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破解渔业发展难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要提高渔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加大渔业科技投入,集中科研力量,坚持自 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大力开展研发,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要把渔业产业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因地制宜,对 现有的产品结构、生产要素、管理模式等进行调整,在资源配置中有其位,在政策扶持中有其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增强渔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 (四)产业发展应坚持与群众致富和渔区建设相结合。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 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阳澄湖镇迅速发展,走的就是“城乡一体、科技支 撑、产业兴镇”的路子,工厂化的养殖场、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花园式的服务设施等现代渔业元素一应俱全。其发展路径,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小 钱”如何生“大钱”,“钱”惠民生等问题。渔业、渔民和渔区是“三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紧紧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渔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大力改善渔业生产条件,特别是要抓好新渔村建设,用现代装备改造传统渔业。要充分调动广大渔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要建立健全渔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渔民权益,推动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 产业发展应坚持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相结合。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渔业,改造传统渔业,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一条龙经营,建立 起稳定、紧密和完整的纵向产业链条。要进一步突破原有双层经营体制的局限,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依靠龙头 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水产品市场等市场竞争主体的带动,细化产业分工,调节产业各环节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产加销、渔工贸、渔科教一体化的经营 机制。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要深入挖掘渔业的内涵,发展渔业流通服务业和休闲观光业,拓展渔业新功能,促进渔业内部一、二、 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